最后一课
陈先发
那时的春天稠密,难以搅动,野油菜花
翻山越岭。蜜蜂嗡嗡的甜,挂在明亮的视觉里
一十三省孤独的小水电站,都在发电。而她
依然没来。你抱着村部黑色的摇把电话
嘴唇发紫,簌簌直抖。你现在的样子
比五十年代要瘦削得多了。仍旧是蓝卡基布中山装
梳分头,浓眉上落着粉笔灰
要在日落前为病中的女孩补上最后一课。
你夹着纸伞,穿过春末寂静的田埂,作为
一个逝去多年的人,你身子很轻,泥泞不会溅上裤脚
徐敬亚对这首诗的一段评论如下:
不必对本诗"乱序式"叙事手法做读后感式的抚摸分析。尽管它足以使你眼花缭乱或气急败坏。我只是惊奇于陈先发这首诗惊人的阅读效果。它至少会迫使读者对这10行、182个字抚摸2-3遍。诗人并没有使用耸人听闻的词语。他讲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。或者说他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讲故事的方式……是什么修辞力量使这首诗缤纷起来、凌乱起来、妖冶起来……我忽然想到诗的神性。小说家麦家有一年对我说,他小说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读诗。
一首10行的诗,竟容纳了两大类、18种叙事元素!这个密度在中国现代诗中很罕见。所以本诗的成功要害是诗人的丰富性!它们相当于18块积木,只要稍稍打乱顺序,立刻产生魔幻效果。吴投文先生创造了阅读此诗的最高境界﹣﹣倒着读!即把本诗最大的隐匿信息"逝去"预告公布出去——我发现即便倒着读,阅读的魔幻效果也并没有根本性衰减。
(徐敬亚)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